中国航企需要多措并举应对市场低迷。
近期多家“中字头”航运公司晒出了今年一季度的“成绩单”.从报告看,以中国远洋、中海集运为首的航企亏损额度同比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业绩有所改善。不过,业内人士依然表达谨慎态度,认为今年以来航运业基本面还未出现明显好转,供给过剩仍较突出,行业供需失衡状况有待改善,回暖之路仍然漫长。
对比去年惨不忍睹的业绩,今年一季度中国航企的业绩要好看不少。从晒出的“成绩单”看,中国远洋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2.34亿元,同比下降2.9%;净利润亏损19.80亿元,亏损额度同比减少26.9%.中海集运首季实现收入79.3亿元,同比增长22.9%;净利润亏损6.9亿元,亏损额度同比大幅减少52.6%.总体来看,航运企业扭亏曙光乍现。
尽管业绩有所改善,但去年大面积严重亏损,令中国航企“元气大伤”。以中国航企“龙头老大”为例,因为连续两年亏损而“披星戴帽”,成了“*ST远洋”.中国远洋的困境在某种程度上是整个航运业现状的缩影。在国际航运市场仍然处于艰难的境地情况下,如何摆脱亏损困境?这是包括中远“领头人”魏家福为首的航企高层必须面对的课题。
面对如此恶劣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航运事业要想困境突围,就需要航运企业提升规模化程度,通过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沟通和合作,采取“抱团取暖”的同盟战略,才能实现企业之间的互惠共赢,进而振兴航运市场,让航运企业走出困境。
合作联盟携手共渡难关
日前,中国远洋总裁魏家福拜访了他的老朋友--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下称“中海集团”)董事长李绍德。这次会面推动了两家央企的进一步合作。在魏家福和李绍德的共同努力下,中远和中海集团已经开展了部分国内和亚洲航线的舱位互换合作。接下来,两家企业将开展欧洲和地中海航线的舱位互换,双方共同成立了专项小组,推动两家企业间的合作。
其实,中远的合作方不仅仅是中海集团,魏家福还重视与业内其它企业及与货主建立战略联盟的工作。他们还曾联合日本川崎汽、台湾阳明海运、韩国韩进海运,发起成立CKYH航运联盟。今年,长荣海运也成为这个联盟的新成员。至今年4月,这个扩大的联盟已开始在亚洲至欧洲和地中海航线上,开展集装箱运输舱位互换和一起排定船期等合作。
中国远洋非常珍惜与大客户建立起来的伙伴关系。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神华集团、鞍钢集团等大型央企,此前就是中远的重要客户。
而中海除了与中远加强合作外,还与台湾长荣集团达成了全面开展集装箱班轮航线合作协议。两家公司在远东-北欧线、远东-美西南航线、远东-墨西哥、美东航线上,共同投入了26艘大型9600TEU及8500TEU等规模的集装箱船(船型 船厂 买卖)舶,共计19万TEU的运力。中海集团积极寻求合作伙伴,通过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优化整合航线、改变运营模式,不仅缓解了航运市场中潜在的竞争关系,还能够有效地调整运力,降低营运成本,增强竞争能力。此外,这种“抱团取暖”的自救策略,还可以达到分散风险与共同赢利的目的,是我国航运企业突破困境的有效途径。
业内人士指出,在海运市场低迷时期,船东和船厂、承运人和托运人、船企业与融资人、船东与船东之间,应该加强深化合作,通过兼并重组或其它“抱团”方案,鼓励上下游企业组成战略联盟,进行产业链整合,进而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与创新,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我国航运事业的未来发展创造全新的契机。
中国航企何以走出低迷阴影
2013-05-14
786人
来源:中国水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