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资讯

中国航企何时走出阴影(3)

2013-05-14
1084

       航运振兴着眼当下
       据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大山透露,虽然国家财政压力真实存在,航运振兴规划应该还是会出台的,但是目前还没有出台的具体时间表。对于业界期待的这些改革方向,目前振兴规划的具体内容还没有方向。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振兴规划一定是着眼长远而非拯救当下。
       业内人士认为,航运业不能寄希望于外力的扶持,所谓自助者才能得到他助。中海集团董事长李绍德说,当外贸已经不再可能像从前那样持续增长之时,航运业就该思考自己新的方向,内河水运就是新方向之一。而内河水运也正是目前政策所重点扶持的对象。
       中国船东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守国说,明年不会比今年更差,今年应该是见底了,但是明后年的形势仍会很严重。明年还有大量的新船交付,比如集装箱船要交付170万TEU,运力增长10%,而货量的增加有限。目前全球航运运力过剩达20%以上,明年一些船东仍将面临无货可运的局面。
       一位专业人士也曾表示,今年形势不容乐观,现在全球运力过剩超过20%,运力还在增长,而需求量的增长才4%左右,要消除这20%的过剩需要多少年可想而知。
       对此,贾大山建议,航运企业一要认真反思过去几年企业所走过的路。在市场兴旺时,尤其是2007年出现天量造船订单,市场即将翻转的信号时,企业都做了哪些应市的举动,有什么经验,有哪些教训,需要客观评价、总结。二要努力为改善供求关系做贡献。减少造船订单,增加老旧船舶拆解,主动求得运力与运量的平衡。三要改变定价机制。通过企业兼并重组、联合经营,在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状态短期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提高运价议价的能力。四要创新发展。包括做精主业,保持企业信誉,创新管理和服务。五要延伸其产业链,使其上下游企业通过市场和资本的纽带,形成合作共赢的机制。
      此外,发展物流与航运一体化,保证一邮到家的营业模式也是航企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售后服务越来越被重视,购买的方便性和快捷化也渐渐被人们青睐。打造航运业产业链一体化将成为航企今后发展的关键。
      当然,中国航企更期待大环境的好转和实现“国货国运”来挽救市场。据介绍,中国加入WTO后,不再适合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规定有多少比例的战略物资需用国家船队来运输,但可以学习日韩等国,对本国航运业采取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提升中国航运企业的竞争力,以此来推动“国货国运”。
       靠天不如靠己
       谁都知道,航企要发展,离不开市场需求,这似乎应验了那句老话--“靠天吃饭”.但这并不能抹杀了企业的主观能动作用,即准确的市场定位、良好的经营策略、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等。有了这些,就能将最大限度地化解市场危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靠天不如靠己。
       就拿这次航运危机来说,市场低迷导致运价大跌,航企亏损严重。虽然主因是贸易需求大幅下滑,但航企自身暴露的问题,则是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的重要因素,比如市场景况好时大量造船,结果市场低迷时导致运力严重过剩;对市场的变化缺乏准确判断,致使企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当然,在此次危机中也不乏成功案例。在去年航企普遍亏损的情况下,马士基航运依然获得盈利,就是对市场做出了准确预判,实行多元化经营策略,成功抵御了市场风险。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面对瞬息万变的航运市场,靠天不如己。航企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市场做出准确的判断,制定符合市场规律的经营策略,而不是听天由命,“靠天吃饭”。

来源:中国水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