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限龄”措施 不会增加进口成本
如果实行“限龄”措施,会不会增加我国的进口成本?
对此,高彦明明确地告诉记者,不会增加进口成本。他说,进口企业是根据货物的到岸价来核算成本,这主要由货物的供需关系决定的。当前中国航运界是在用自身的巨亏支撑中国的外贸进口,可是中国的终端用户,如钢厂、电厂、榨油厂和炼油厂等效益也不高。这主要是国际上的大矿山、大煤商、大油商、大粮商利用运力灾难性过剩和商业垄断攫取了航运企业和进口企业应得的利润。
可以这样讲,即便运费是零,外贸货物的到岸价该是多少,还是多少。现在有这样的情况,许多时候船东是在倒贴运费运输货物,但货物的到岸价一分钱也没便宜。另外,就算我国实行了“限龄”措施,世界运力也还是过剩的,所以运价不会有很大幅度的上升,只是迫使国外贸易商把他们攫取的巨额利润退还一点给船东,使船东有一个喘息的机会。但无论怎样讲,让船东长期巨额亏损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除了解决运力过剩的措施,还需要其他的配套措施吗?记者最后问道。
高彦明回答说,当然有其他的措施更好,但措施越多需要的时间越长,容易贻误战机,就算将来措施出来了,但企业都出了问题,那有什么用?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要快,要抓紧时间!另外由于形势太严峻了,诸如象征性的减税和给些补贴等措施,从根本上说起不到很大的作用。从实践来看,什么措施都不如上述“限龄”措施的成效来得更快、更有效和更彻底。
比如采取加强港口国检查的措施,其实无论是否出台“限龄”措施,都应该坚定不移地强化中国的港口国检查。但由于港口国检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很难做到整齐划一,并且无法以船龄作为限制标准,所以希望在短时间内通(产品库 求购 供应)过港口国检查彻底杜绝老龄船是不可能的。
高彦明最后说,采取“限龄”措施,国家不需要有任何的财政支出,就可以有效地推动市场上升,在国际上确立中国的大国地位和形象,加快中国航运业和造船业的振兴。当前我国航运业和造船业已经到了紧要关头,所以采取措施越早越好,越早越有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高彦明:将老龄船拒之“港外”(3)
2013-05-30
1106人
来源:中国水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