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召开主席办公会议,研究重点提案办理工作,并听取关于“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化解造船产能过剩,促进海工产业健康发展”重点提案办理落实情况的汇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出席会议,并代表提案承办单位汇报了提案的办理落实情况。
此次会议是全国政协第一次以主席办公会议的形式研究重点提案办理工作。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推动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要求,利用金融等手段,支持优质企业发展,促进过剩产能退出,引导扶持企业积极开展海洋工程装备科技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据了解,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农工党中央、民盟中央和部分委员提出了有关“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化解造船产能过剩,促进海工产业健康发展”的提案,针对我国造船产能严重过剩、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该提案随后成为2014年全国政协重点督办提案,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主办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海洋局为会办单位。今年5月,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对这一重点提案开展了督办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报告建议,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采用信贷、税收等政策措施,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化解造船产能过剩,促进优化转型升级;做好海工产业发展宏观规划引导;大力推进技术研发创新;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制定和实施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政策措施。此后,全国政协又就化解产能过剩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和船舶等行业遇到的困难进行了讨论,并对化解相关行业的产能过剩提出了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原安全总监宋家慧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化解造船产能过剩、促进海工产业发展的提案最终成为重点提案,体现了有关各界对于造船业和海工装备制造业的高度重视。今年5月,全国政协重点提案督办组赴辽宁、江苏等地开展调研,走访企业,详细了解造船、海工企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所形成的报告对于我国化解造船产能过剩矛盾、促进海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建设性。他认为,对于造船产能过剩的问题要结合全球经济、贸易和航运市场的背景进行分析,我国造船产能过剩具有结构性和周期性特点,化解造船产能过剩更应该注重利用市场的方式。
“在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后,表面上看,我国造船产能过剩的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缓解。”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上海市副主委、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胡可一表示,考虑到当前订船的不少船东投机抄底较多、基金背景较多、金融背景较多,实际上产能整体过剩正在向结构性产能过剩转移。为此,他十分认同督办调研报告中提出的“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化解造船产能过剩,促进优化转型升级”的建议。他认为,应该以船舶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为着眼点,鼓励造船企业向相关领域转型发展。